写东西挺不容易的,作者每天辛苦码字,也就是想挣点钱养家,希望大家能多体谅体谅。文章里插了个5秒的广告,看完这5秒就能免费看全文啦,感谢大家的理解和帮忙哦!
【引言】
在电影《长征》里,总追着红军不放的国民党军队特别招人恨,带这支部队的司令就是吴奇伟。
可谁能料到,当年那个被视作“围剿共产党的急先锋”,在1949年竟然主动发动起义,转而投向中共,还成了推动华南解放的大功臣。
让人大吃一惊的是,10月1号那天,他居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,成了开国大典上的座上宾。他怎么会有这么巨大的变化呢?这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选择和精彩故事?
【从追剿红军到“铁军名将”:吴奇伟的前半生】
说起长征,很多人都会想起红军一路上爬山涉水、冲破重重阻拦的艰苦时光。在红军后面,还有一支紧紧追赶、不肯放过的敌军让人记忆犹新。
对,带这支队伍的领头人就是吴奇伟。他那时可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,被派去攻打红军,搞什么“铁桶一样的包围圈”。吴奇伟兵多将广,蒋介石对他寄予厚望,还特意拍了拍他的肩说:“把红军追上了,咱们的天下就坐稳了。”
可红军灵活应变、巧用策略,使得吴奇伟的追击计划一次次泡汤。两万里的追赶,白忙活一场,这尴尬事儿成了他军事生涯里抹不掉的一段过往。
然而,不能因为这段过往,就断定吴奇伟没本事。其实,他可是个真正的“拼命硬汉”。他出生于广东一个穷苦家庭,年轻时差点因没钱交学费而辍学,可他硬是凭着伯父的帮助,进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继续学习。
他在那儿显示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。北伐那会儿,他在粤军第一师里开始崭露头角,东征陈炯明、北伐直系军阀,每次打仗都玩命。后来,他投身国民革命军,成了蒋介石手下的得力大将。
当对红军展开围剿行动时,吴奇伟已然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军长。这支队伍有着“铁军”之称,战斗力十分厉害,蒋介石对它满怀期待,多次把重要任务交给吴奇伟去完成。
红军长征那会儿,吴奇伟接到的命令是“紧紧追着不放”,他负责封锁红军南下的路。红军后来虽然冲破了封锁,但吴奇伟的指挥才能还是让蒋介石很满意,之后他就又被派到前线去指挥更多战役了。
他抗战时的表现同样令人难忘。在淞沪会战时,他带着第四军跟日军死磕,牢牢守住阵地,给抗战初期赢得了关键的时间。
万家岭战役里,他顺利投身到对日军第106师团的围攻行动中,让日军遭受了惨重打击。凭借这些功绩,吴奇伟从“追击红军时的失利者”摇身一变成为“抗日大英雄”,在国民党中的地位也愈发牢固。
但在围追红军和参与抗战的日子里,吴奇伟慢慢对共产党有了不一样的看法。特别是在打抗战那会儿,他亲眼见到了八路军的坚韧和智谋,还有共产党在群众中的深厚根基。这种慢慢形成的认识,为他日后改变立场悄悄埋下了种子。
【不想再打内战:吴奇伟为何选择起义?】
抗战结束后,吴奇伟原以为国家能迎来和平,可现实却令他大失所望。国共两党矛盾急剧激化,内战又爆发了。这让他既疲惫又困惑。
吴奇伟是名军人,他一直坚信“打仗是为了国家”,但当战火燃向自己的同胞时,他的信念开始动摇了。
解放战争打响后,蒋介石把吴奇伟派到了华南,让他去对付共产党的游击队。可是,他在打仗的时候,明显没有以前那么拼了。
他发现,共产党的队伍日益壮大,尤其是民众的拥护让他明白,再打内战只会把国民党推进更糟糕的境地。这时的他,对蒋介石的专制统治已极度反感。
特别是蒋介石对军队冷酷地驱使和不停地调遣,让吴奇伟彻底没了信心。他心里慢慢冒出个想法:这样的仗,到底图个啥?
真正促使吴奇伟决定起义的,是他对中共有了越来越多的认可。抗战那会儿,他多次看到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,深得群众支持。特别是他和八路军一起打过仗,这让他对共产党的看法从“敌人”变成了“伙伴”。他清楚,再为国民党效力,只会让国家更四分五裂。
所以,当解放战争快结束的时候,吴奇伟悄悄地跟中共搭上了线。他这么做可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想了很久才决定的。
1949年5月,吴奇伟精心组织了粤东地区的起义行动,他带领手下部队脱离了国民党阵营,主动与中共华南的解放军取得了联络。此次起义直接打破了国民党在华南的最后一道防线,助力解放军快速挺进广东。
毛泽东与朱德对他的举事行为极为赞赏,夸他“从错误阵营转向光明,立下了重大功劳”。
起义之后,吴奇伟不仅没被冷落或排挤,反而得到了中共的器重。他当上了华南军事委员会的一员,积极投身到南方地区的和平解放事业中。这段历程让他彻底与旧势力划清界限,成了新中国的一份子。
【从敌人到嘉宾:天安门上的吴奇伟】
1949年10月1日,新中国诞生的庆典盛大开启。那天,天安门城楼上挤满了人,各行各业的代表都来了。人群里的吴奇伟,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。
他以前是“围剿共产党的急先锋”,现在却作为嘉宾参加了开国大典,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的成立。
此时此刻的吴奇伟,心里或许比谁都五味杂陈。从早先对红军穷追猛打的“对头”,到抗战时英勇无畏的战士,再到解放战争里迷途知返的起义将领,他的人生仿佛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。最后他决定投身新中国,也给自己的传奇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。
新中国成立后,吴奇伟还是那么低调。他不刻意去追求更高的官职,就一心一意把党和政府安排的工作做好。
他好几次投身到南方的建设事业中,用实际行动表明,他当年选择起义,不只是个人的决定,更是对新中国前景的认可。
吴奇伟这辈子,故事既曲折离奇,又仿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。他从围追红军的“猛将”,变成了开国大典现场的“时代见证者”,每一步都踏着时代的节拍前行。
他的变化不只是自己想法变了,更代表了那个年代众多国民党将领命运的共同转变。
也许,正是这般曲折不凡的人生经历,让吴奇伟成了历史上“独一无二的开国贵宾”。他以自己的行为向大家证明,真正的豪杰,并非看站在哪个阵营,而是看最后是否选对了道路。
参考材料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股票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