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吧?杨瀚森的实力可能比队友杜普里斯都不如?
这问题一出来,估计不少中国球迷心里都咯噔一下。咱们盼了这么久,终于又有个中国内线站上NBA的舞台,杨瀚森的名字从CBA火到选秀大会,多少人把他看作“中国男篮未来十年的希望”?可季前赛首秀一上来,4分6犯4失误,被早早罚下,美国媒体冷嘲热讽,国内舆论也炸了锅。再一看同位置的杜普里斯,虽然也是角色球员,但人家在有限时间里打得有模有样,效率不俗,甚至被调侃“要把杨瀚森打回青岛”。这对比,太扎心了。难道说,我们寄予厚望的杨瀚森,连一个在NBA都算不上主力的杜普里斯都拼不过?
先别急着下结论。比赛是打出来的,不是比数据比出来的。咱们得冷静看看,这两人到底差在哪,又强在哪。
杨瀚森这场打得确实挣扎,但你要说他实力不如杜普里斯,那可真未必。季前赛强度上来了,可适应需要过程,尤其是对一个刚满19岁、直接从CBA跳到NBA的年轻人来说,这就像刚学会游泳就被扔进海啸里。他面对的不是夏季联赛那些半吊子,而是勇士一线轮换,身体对抗、节奏转换、防守压迫,全是降维打击。失误多?犯规多?正常!这说明他想打,想参与,只是火候没到。他的基本盘是什么?是策应、是视野、是技术细腻度,这些在短短十几分钟里根本打不出来。你让他背身单打?挡拆后顺下?组织二次进攻?时间呢?机会呢?球权呢?都没有。可一旦给他空间,他的传球功底,那可是实打实的“神来之笔”级别。
再看杜普里斯,这哥们儿是什么定位?说白了,就是个空间型五号位,高炮台。两个赛季数据摆在这儿,三分出手占比55.8%,命中率34.8%,真实命中率56.2%,勉强过线。他能投,能站底角拉开空间,这是他的价值。可你让他打低位?终结能力一般,篮下技术粗糙,进攻篮板争抢率也就67%,防守篮板更是软肋。他在场上的作用很单一:拉开、挡拆、外弹、投篮。一旦对手放他一步,他内线杀伤力几乎为零,罚球率才16.2%,这数据说明他根本不敢往里冲。
可别小看这“拉开空间”的能力,在现代NBA,这可是香饽饽。所以开拓者敢用他,因为他能适配小球阵容。但你要说他防守有多强?别逗了。护框频率是高,41.7%,可综合防守影响力(CraftedDPM)才超越28%的球员,防守篮板质量不合格,犯规频率还高,场均1.8次犯规,这说明他防守经验不足,位置感一般,容易吃晃。他能盖帽,靠的是身高臂展的天赋,不是预判和技巧。说白了,他是“吃天赋饭”的典型。
那杨瀚森呢?他的优势在哪?第一,策应能力碾压级。杜普里斯的传球效率(Passer Rating)只超过19%的球员,而杨瀚森在CBA可是场均接近8次助攻的中锋!这是什么概念?是能当进攻发起点的“轴心”。第二,篮下技术更扎实。脚步、手感、左右手终结,杨瀚森明显更全面。第三,潜力更大。一个19岁还在涨球的天才,和一个25岁基本定型的角色球员,你怎么比?
但问题也确实存在。杨瀚森的身体对抗够吗?防守端能顶住NBA级别的冲击吗?这场6次犯规,说明他防守习惯、位置感、力量都还需要打磨。他需要学会“稳如泰山”,不能一碰就飞,也不能一激动就上手。杜普里斯虽然整体防守也不强,但至少没这么快犯满离场。这就是差距——不是能力,是经验。
还有人说杜普里斯更适应NBA节奏。这话说对一半。他打了两个赛季,熟悉环境,心理上没包袱,打得放得开。可杨瀚森呢?肩上扛着整个中国篮球的期待,每一步都被放大镜看着,这压力,能小吗?“给压压,在开大,压力有点大钢雷”——这歌词唱的,不就是他吗?但越是这种时候,越要沉住气。真正的“大心脏”球员,都是在质疑声中站起来的。
咱们再往深了看。杜普里斯的价值,是“即战力”,能立刻为球队提供三分火力。而杨瀚森的价值,是“未来资产”,是潜力股。开拓者是重建队,他们真会因为杜普里斯表现好就放弃培养杨瀚森?不可能。一个有组织能力、有技术底子、有身高臂展的年轻人,上限远高于一个功能单一的空间中锋。除非杨瀚森自己崩了,否则球队一定会给他时间。
所以,这场季前赛的对比,根本不是“谁强谁弱”的定论,而是“成长 vs 现状”的较量。杜普里斯是现状,杨瀚森是成长。一时的低迷,不代表永远落后。想想当年周琦在火箭的挣扎,谁没经历过低谷?关键是怎么调整,怎么进步。
现在的问题是,杨瀚森能不能在接下来的比赛里,用实力说话,用表现打脸?他需要减少失误,控制犯规,提升防守专注度,同时抓住每一次触球机会,展现他的策应和终结能力。只要打出一两场“carry全场”的表现,风评立马逆转。中国球迷要的不是他立刻当巨星,而是看到进步,看到希望。
至于杜普里斯,他确实是个竞争者,但绝不是不可逾越的高山。杨瀚森要赢的,不是杜普里斯,而是自己。克服紧张,适应强度,把CBA练出来的本事,在NBA的舞台上兑现出来。
这样的表现,你满意吗?你觉得杨瀚森能逆风翻盘吗?这场“新老内线”的竞争,你怎么看?
股票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